(几内亚系列第二篇)1958年9月,西非小国几内亚不顾宗主国法国威胁,拒绝加入法兰西共同体,在民族领袖塞古·杜尔领导下宣告国家独立。独立后,面对西方国家长期制裁、敌视乃至外敌入侵威胁,杜尔为保卫独立、巩固政权进行了艰苦斗争。1970年11月22日,葡属几内亚(几内亚比绍)殖民当局纠集一些雇佣军侵入几内亚,并一举占领首都科纳克里市部分政府要害部门。葡萄牙殖民者侵略几内亚目的有两个:一是希望解救关押在那里的葡萄牙战俘;二是企图推翻几内亚总统杜尔政府,摧毁几内亚比绍几佛独立党总部和游击队基地。
面对外敌入侵,几内亚政府紧急征调和民兵入伍,给入侵者以迎头痛击,当日晚夺回了被占领的要害部门和要点,胜利粉碎了葡萄牙殖民军的入侵阴谋。在抗击外敌入侵战斗中,兰萨纳·孔戴担任保卫首都科纳克里市的军事指挥官。兰萨纳·孔戴出生于1934年,苏苏族人,曾在法国军队服役。几内亚独立后,他从法军退役,加入了几内亚人民军,获陆军中士军衔,数年后在总参谋部任秘书长。为表彰孔戴卓越战功,杜尔总统晋升他为上尉,任博凯军区司令,负责指挥对葡属几内亚殖民当局作战。孔戴军事才能卓越,颇受杜尔总统赏识,此后可谓扶摇直上、一路晋升,不到十年晋升为陆军参谋长、上校军衔。
1984年3月26日,统治几内亚25年的杜尔总统因病去世,总理贝阿沃吉任代总统。但是,代总统无驾驭国家政局之力,而杜尔家族觊觎总统宝座,企图世袭交替,领导层因此爆发激烈权力争夺。在政局混乱之际,孔戴乘机发动军事政变,推翻了贝阿沃吉临时政府,宣布成立“国家复兴军事委员会”,自任国家元首。孔戴上台后,采用铁腕手段相继剪除强力政敌,巩固了自己的执政地位。在国家发展道路上,他放弃了杜尔的“非洲社会主义”,实行自由经济政策,恢复和鼓励私营经济,对许多国营企业实行私有化。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,并争取到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。
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,政治多元化和民主化浪潮猛烈冲击着非洲大陆。兰萨纳·孔戴决定迎合这一潮流,推行政治改革。不过,他吸取了其他非洲国家民主化教训,冷静应对外来压力,严密规范和掌控民主化发展方向,多次化解重重危机,维护自身执政地位,从而保持了政局总体稳定。为应对反对派挑战,兰萨纳·孔戴动用政府行政资源,大力扶持几内亚统一进步党(简称统进党),使其影响迅速扩大,成为唯一覆盖全国范围且包容各部族的政党。1993年12月,几内亚举行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多党民主选举,兰萨纳·孔戴以超过半数的选票当选总统,成为国内第一位民选总统。
在统进党一党独大格局下,几内亚各主要反对党处处受到压制,难有作为。各主要反对党曾尝试联合起来与当局抗衡,先后成立多个联盟,但由于各怀心事、龃龉不断,加之孔戴政府的分化、诱拉,均以失败告终,始终未对孔戴执政构成实质性威胁。2003年12月,孔戴出任总统十年后,他第三次参选总统,这一次竟获得了95%的选票。因为除了一人外,所有反对党候选人都竞选,他们说孔戴永远不会允许进行一次公平的选举。因为不满,几内亚反对派隔三差五就会举行暴乱和流行。孔戴统治几内亚20多年,该国仍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,工业基础薄弱,粮食不能自给。
不过,这位发迹于军旅、身经百战的军人政治家,总能凭借深刻洞察力和敏锐政治嗅觉,善于审时度势,多次平息军队骚乱,挫败政变企图,还曾躲过暗杀,在国内外风云变幻中始终保持自己的国家头号政治强人地位,被称为非洲政坛“不倒翁”。2008年12月22日晚,孔戴因病逝世,终年74岁。在孔戴去世的消息宣布六小时后,几内亚发生军事政变,以卡马拉上尉为首的军人成功接管了政权。不过,卡马拉未能复制孔戴模式,当他暗示有意竞选总统时,引发了反对派强烈反抗,在激烈冲突中卡马拉遭袭受伤。卡马拉国外治疗期间,军政府迫于国内压力和国际斡旋,承诺军政府领导人不参加大选,几内亚历史迎来一个新的拐点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