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代微生物学的开山鼻祖,他发明的巴氏灭菌法(pasteurization)至今仍是新鲜牛奶最常用的消毒手段之一。这个有答主说过了,不赘述~
同时期的一个英国外科医生约瑟夫·李斯特从巴斯德的研究中获得灵感,开创了外科消毒法,使安全的外科手术成为可能。
今天重点想说的其实是一位病原微生物学巨匠,罗伯特·科赫(1843-1910)
而他的助手Richard Petri发明了上图这种双面盘制作的容器——培养皿,Petridish。
这三样东西凑在一起就变成了现在临床细菌培养的标准方法:细菌分离培养技术,它让检验科的医生可以从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的致病菌。而且直到今天,培养基的外观和使用方法跟一百多年前相比也几乎没有区别。
科赫对致病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,分别首次分离出了炭疽杆菌、伤寒杆菌、结核分枝杆菌和霍乱弧菌。他将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,提出了一套科学验证方法,用以验证细菌与病害的关系:
这四条原则称为科赫法则,被后世的传染病病原鉴定者奉为圭臬。它为建立病原微生物学的系统研究方法奠定了基础,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。
比如丹麦医生汉斯·克里斯蒂安·革兰(1853-1938)在1884年发明的革兰氏染色法,成为细菌鉴定的标准程序之一。(下图左侧为革兰氏阳性菌,右侧为革兰氏阴性菌)
十九世纪末,两位德国医生弗朗茨·齐尔(1859–1926)和弗里德里希·尼尔森(1854–1898)共同发明了抗酸染色法,也叫齐-尼氏抗酸染色法。是目前鉴定结核分枝杆菌的标准染色方法。(箭头所指红色杆菌)